时间:2014-10-23 13:28 来源:http://www.5idmw.com 
 
	
	 
	1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3分) 
	 
	20.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 
	 
	21.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 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 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③ 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1.(2分)D 2.(2分)C 3.(2分)A 4.(2分)D 5.(3分)C 
	 
	6.①(2分)C     ② (2分)D 7.①(3分)B ② (2分)A ③ (2分)B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9分) 
	 
	8.(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9.(3分)B 10.(3分)C 11.(3分)C 
	 
	12.(3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13.(12分) 
	 
	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11分) 
	 
	①(3分)C 
	 
	②(4分)B  E 
	 
	③(4分)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5.(3分)D 
	 
	16.(4分)A  D 
	 
	17.(3分)B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4分)A  D 
	 
	19.(3分) 
	 
	指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和美学内涵的建筑遗存。 
	 
	20.(6分)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 
	 
	21.(5分) 
	 
	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