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实验中学2013——2014年度上学期八年级上册语文12月水平测试卷

时间:2013-12-16 12:43 来源:http://www.5idmw.com
青云实验中学2013——2014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上册语文12月水平测试卷
(试题120分全部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一巻选择
一、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jīn)   吊唁(yàn)   藩篱(fán)    褶皱(zhě)
B差使(chāi)  轩榭(xiè)   额枋(fǎng)   匀称(chèng)
C嶙峋(líng)  伧俗(cāng)  逾时(yú)     狼藉(jiè)
D尴尬(gān)   孕育(yùn)   百舸(gě)     罗绮(qǐ)
2、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在贵州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洽谈会的展品。
C、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     )(2分)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3)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A作诠释、作比较、数字    b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c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d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
7、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8.下面句子中,能表示“李小明在中专和高中两类学校中,任意选报一类” 的项是(2分)    (     )
  A.李小明与其报考高中,不如报考中专。B.李小明宁可报考高中,也不报考中专。
  C.李小明不是报考高中,而是报考中专。D.李小明不是报考高中,就是报考中专。
9.对下面一段文字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2008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昨日在华师大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而现代人诠释浪漫古典类的  文章成为中学生的新宠。据悉,在历届作文竞赛中,中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习惯反复引用唐诗宋词或伟人逸事,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海伦·凯勒的事迹等。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竞出现了29次。有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有的干脆直接对周杰伦的曲风进行一番评点。评委表示,这实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        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
   A.当前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日趋下降。
   B.周杰伦成为时下中学生崇拜的偶像。
   C.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呈下降趋势。
   D.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转向通俗。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正确的一项(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跑 )  (B)略无阙处(    阙通缺    )
(C)晴初霜旦   (  初晴 )            (D)哀转久绝 (  极    )
11、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C.故:故渔者歌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D.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共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A 到了夏天的襄陵这个地方,下行的船被阻挡了  
B到了夏天的襄陵这个地方,上行的船被阻挡了
C到了襄陵这个地方,沿途的船只被阻挡了
D到了夏天,江水慢上了山坡,沿途的船只被阻挡了。
13.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4.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5.下列词语的字形、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匀称(yún chèn)         B.暴(bào)涨
C.人不知其所以为(wèi):为了  D.和谐(xié):配合得适当
16、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      ____。(2分)
A赵州桥B赵州桥的两肩C赵州桥的结构坚固D赵州桥的形式美
17、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一项(    )(2分)
A.历史悠久       B.交通方便     C.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D.建造者是李春
18、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由整体到局部           B.由概括到具体
C.由特殊到一般             D.由先到后
19、文中标(一)—(四)处]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属于结构坚固(       )项(填序号)(2分)
A1-2   B2-3    C1-3     D4
20.“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句话表现了石拱桥的特点是(    )(    )(2分)
A.形式优美    B.结构坚固    C.历史悠久
 
第二卷必答
21、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填空。(共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大漠孤烟直,                。
③ 苔痕上阶绿,                 。    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⑥              ,波撼岳阳城。
⑦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
⑧思乡是游子们永恒的主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游子悲苦的心情,崔颢的《黄鹤楼》中写道:“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外阅读练习
一、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选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学》)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分)
 
2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4分)
 
24.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25.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二、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26.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7认真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6分)
  ①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文与“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3分)
 
②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3分)
 
 
28.简要概括第③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什么,并说一说这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终生难忘”。(4分)
 
29.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